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视野 >

俄罗斯人为何是“战斗民族”

提起俄罗斯人,人们脑海中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词:“战斗民族”。这个素以彪悍而著称的民族确实不同凡响:赤手空拳斗棕熊、台风天气开飞机……无一不显示出俄罗斯人的勇敢无畏。那么,这样的“战斗民族”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独特的地理条件

地理是凝固的历史,对一个国家民族性格的形成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一个横跨亚欧两大洲且地大物博的国家,这种特殊的地理因素无不对其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自古以来,人类活动的历史舞台,是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的。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就是其特殊水土的产物。

俄罗斯曾在几百年的东征西讨中,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土,成为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庞大帝国。即使解体以后,领土面积为1707。5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它仍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这样一来,俄罗斯人从小就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俄罗斯人居住的辽阔地域决定了粗犷豪爽是俄罗斯人民族气质的特点。

而这种地理环境和这一特点又决定了俄罗斯人的有极端倾向的性格。广大的空间激发出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它在造就俄罗斯人豪放的性格的同时也滋生了他们的大国意识。他们在别的国家面前会有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就是觉得自己的地盘最大,自己在什么方面都是老大,凡事都想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做什么都要求是世界的一级,要造世界上最大的建筑,要造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等。他们把自己的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任何民族的利益,认为自己具有空前的优势,常常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别人,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俄罗斯不断对外扩张可以说也是这种民族性格的一种体现。可以说,无所顾忌、勇猛彪悍、鲁莽轻率、我行我素的俄罗斯人之所以成为“战斗民族”很大程度上也是环境的产物。

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

现今的俄罗斯起源于东斯拉夫人在公元9世纪前形成的古罗斯国家。它位于东欧平原,虽然土地辽阔,但具有一系列不利民族发展的独特自然地理条件,这对整个俄罗斯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俄罗斯地区大部分都处于寒带,多冻土层,气候寒冷,一年有半年多冰天雪地,在这种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活劳动十分艰辛,加之远离出海口,特别是不冻港出海口,不利于发展大规模的经济和国际贸易。虽然地理条件恶劣,但俄罗斯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地处欧亚地区中心,是世界三大文明的交汇处,许多民族和国家的重要利益在此相遇并发生碰撞。

同时,由于位于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路线,且缺少有利于防守的天然屏障,历史上多次遭受包括纳维亚人、日耳曼人、诺曼人、瑞典人、立陶宛人、蒙古、鞑靼人以及众多游牧汗国或部落,波兰国、奥斯曼帝国及西欧国家在内的,来自北方、南方、西方和东方敌人的不断进攻。四面强敌的威胁使俄罗斯的整个历史进程都充满了征服与被征服的军事活动。为了生存和斗争,古罗斯时代的俄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就是个人完全服从国家的利益,实行半军事、半游牧的生活制度,同时四面征战,以谋求更开阔、更安全的空间与疆界,特别是谋求打通出海口。虽然个人对国家利益的服从只是为了生存而不得已而为之行为,但是历史上的种种偶然性与必然性使俄罗斯这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军事色彩极强的国家。

被打造成一个军事色彩极强的国家后,俄罗斯在对外扩张方面的速度令人咂舌:古罗斯时期的大公们为了控制“瓦希商路”四方征讨,使基辅罗斯的面积短时间从不足20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00万平方公里。基辅罗斯时期几乎是全民皆兵,军事远征在客观上已经形成全民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共识。沙俄时期的军事扩张已不仅满足于陆地,而是逐渐转向海洋、谋求打通出海口,特别是不冻港出海口。到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执政期间,莫斯科公国领土扩大了三倍,形成了边界东部越过乌拉尔山抵达鄂毕河、西部到芬兰湾、北起北冰洋和北海、南达黑海,面积达280万平方公里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彼得一世在执政的30余年中,始终谋求打通出海口:夺取了亚速海出海口、波罗的海出海口、包括巴库在内的里海西岸。其在位期间,俄罗斯领土面积达到1515。5万平方公里。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期间三次参与瓜分波兰、吞并立陶宛、白俄罗斯、西乌克兰、克里米亚等广大地区;打通了黑海出海口,使俄国疆域版图增加11个省。尼古拉一世先后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夺取了中国北方出海口;血腥征服了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的中亚。到19世纪末,俄国已经成为地跨欧亚,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如果从基辅罗斯成立之初的不足20万平方公里起算,则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在不到1100年的时间内扩张了114倍。长期持续的对外扩张提高了俄罗斯民族的战斗力,使“战斗民族”名至实归。

尚武的社会文化

文化形态是完整的人的共同体。从个人、家庭、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国家(含多民族国家)和文化集群(含多个国家),其演化的应然总趋势应当是物质、精神和制度的日趋丰富和完善。历史上统治斯拉夫人的部落、民族的文化形态结构过于单一,虽然含有商业、农耕、林业、渔业、手工业等早期自然经济时期形态的多个维度,但是总体而言,偏向游牧,特别是偏于劫掠:无论是陆上的掠夺还是海上的抢劫。当劫掠成为生活一部分的时候,这种非主流的生存状态就演变成一种文化实体,即劫掠文化。2500年的地缘文化冲突造就了早期斯拉夫文化的外来与本土即上与下的两层结构模式。上层结构是以游牧、商业、海盗、雇佣兵、军事等行业生活方式为主体的外来文化植入的殖民文化层,下层是以农耕、捕鱼、狩猎、养蜂、手工业等行业的生活方式为主体的本土内生的被殖民文化层。与大多数早期自然生成的文化形态不同,早期斯拉夫人极易遭到来自各种游牧部落的攻击。这些凶悍的劫掠部落要么受到繁荣文化的挤压如匈奴之于中国的汉唐途经此地,要么是攻击繁荣的文化路过此地如可萨之于罗马,不同方向的劫掠文化的进军路线都要穿过斯拉夫部落的土地并以斯拉夫的土地为根据地,往往裹挟斯拉夫人一起劫掠,或充当繁荣文化的财产如罗马帝国的雇佣军将斯拉夫人抓做俘虏卖为奴隶。这种视人为财物、为工具的做法极其残酷,这种极具攻击性的行为,具有反人性、反文化、反文明的特性,是文化蒙昧时期高等群居动物的基本特性,遵循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在此情况下,军事文化显得非常突出。俄罗斯民族所处的恶劣地理环境、所遭受的数百年的艰苦磨难以及同大自然与外族征服者的艰苦抗争和激烈搏斗,对俄罗斯强大军事力量、军事战略以及独特军事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无比深刻的影响。俄罗斯的强大军事实力和富有特色的军事文化正是在同这些强敌的艰苦抗争和多次反复冲突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不断发动疯狂扩张行动使军队扮演了重要角色,确立了军队优先发展的地位,促进了军队的建设,锤炼出了强大的军队;其军事扩张行动造就了俄罗斯的帝国精神,培养了国民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正是这些野心统治者与疯狂扩张行动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军事文化素材,从而使俄罗斯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文化,走上了大国之路。

此外,宗教对“战斗民族”的炼成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宣布基督教(东正教)为基辅罗斯的国教,召集基辅市民到第聂伯河下水受洗,史称“罗斯受洗”。统一的宗教促进古罗斯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形成。不仅如此,“第三罗马”意识更是成为俄罗斯对外扩张的重要精神支柱。俄罗斯视拜占庭为东正教的中心。1453年,拜占庭被土耳其所灭。因此,修士菲洛费伊在致大公瓦西里三世的信中指出,“两个罗马先后衰落了,第三罗马(莫斯科)正屹立着,第四个罗马则不会有。”为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合法继承人,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亚·巴列奥略,并将拜占庭帝国的国徽——双头鹰引入俄国。“莫斯科-第三罗马”的思想是支撑俄罗斯对外扩张的重要精神原因。

东正教的传入使俄罗斯人普遍具有“救世”使命感,正是这种所谓的“使命感”成为日后沙俄侵略扩张的重要意识形态基础,也为俄罗斯军事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精神基础。而俄罗斯人的军事天赋与才能在这种文化形成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攻克土耳其要塞伊兹梅尔的苏沃洛夫元帅、击败拿破仑的库图佐夫元帅等世界级的俄罗斯名将至今仍然盛名不衰;创建“大纵深作战理论”的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和首创“国家海上威力论”以及“海上超饱和攻击战术”的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分别代表机械化战争时代陆军军种战略和海军军种战略的最高水准;而率先提出“军事技术革命”概念的苏联元帅奥加尔科夫则在人类军事思想史上开启了信息化战争的先河。

强悍的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这方面,“战斗民族”显得资本雄厚。冬季,在俄罗斯居民小区周围的林间小路上,经常看到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年轻妇女。尽管是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母亲们也让婴儿裸露出娇嫩的小脸,呼吸清新的空气,让孩子从小适应寒冷的气候。对大一点的孩子,则鼓励他们去做户外活动,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勇敢性格。在大街上,常能看见刚会走路的孩子,连跑带颠地跟在大步流星的母亲身后,摔倒了就自己爬起来。这种世代相传的习俗,使得孩子从小就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俄罗斯的饮食高蛋白高热量,加上全民运动的好习惯,使其身体素质普遍较好。

在前苏联时代,其多得令人咂舌的奥运金牌就是明证。古代罗斯人就以体格魁梧强壮,动作灵活而著称。在俄罗斯长达2500年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中,许多以强悍著称的民族的血统融入其中(比如诺曼人和蒙古人),使其血液始终保持新鲜,加上战争的优胜劣汰,让俄罗斯民族拥有强健的体格。可以说,强悍的体格使“战斗民族”名副其实。

综上所述,要练就一个“战斗民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是独特的地理环境、一部充满征伐的历史、尚武的社会文化和强悍的体格成就了北极熊骁勇善战的威名。近日,这个“战斗民族”又开始了新的战斗——俄罗斯派兵进入叙利亚。在这个“战斗民族”面前,和平显得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