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视野 >

中国股市缘何失去阿里巴巴

从阿里巴巴上市反思国内股市深化改革。

“内地股民因为买不到阿里巴巴股票,想殴打杰克马(马云的英文名)。”——雪球财经CEO方三文如此调侃内地股民无缘阿里巴巴上市。想想也是,人们天天上淘宝,终于造就了市值两千多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也让马云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的新首富,自己却不能分享公司成长的利益,难免为之郁闷。

实际上,马云未必不想在中国大陆上市。第一,在中国大陆上市可以节省大笔的上市费用;第二,大陆股民对普通的新股发行都非常追捧,更不用说对阿里巴巴这样的“超级明星”了,在大陆上市募集到的资金不一定比美国上市少。

不过不管马云怎么想,阿里巴巴是没法在大陆上市的。正如阿里巴巴在IPO招股说明书中所说,“阿里巴巴在中国上市不符合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按照证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公司法则将调整对象明确设定为“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而阿里巴巴作为注册于海外的外资控股公司,首先从法律上就断了这条路。

糟糕之处还在于,即便是中国本土企业想上市,也困难重重。在大陆上市要排长队,你今年提出上市,也许猴年马月才能办好。比如万达商业地产,2009年就启动了上市计划,2010年中国证监会受理了上市申请,但一直等到今天也没办成,终于等不及了换成去香港上市。报道称可能年内登陆香港市场,“将成为今年香港市场最大规模IPO”。

而且,中国股市还有个“奇葩”现象,就是随时可以整体叫停新股发行。这边你眼巴巴盼着上市融资呢,那边主管部门一个决定,你就歇了吧。吃过这种亏的中国企业有一大把,比如广汽集团、俏江南等。

即便企业突破重重阻碍在大陆上市成功,“核准”的阴影也并未褪去。以后想再融资、重组等都需要核准。如果企业有很好的并购机会想再融资筹措资金,而恰好这时主管部门想“把控股市节奏”,很可能不给企业批准,这就会让企业错失机会。中国股市对企业上市的种种限制,大多没有什么道理。

比如主管部门核准企业上市时,首先就要看盈利能力,但这就有个悖论——企业上市是想融资,往往是在缺乏盈利的时候才最需要融资,如果利润很好,融资的必要性就不大了。

中国当今最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如新浪、网易、搜狐、百度等,当年除了外资背景外,仅在“盈利能力”这一项上就被断了在大陆上市的路径。但是美国股市是欢迎它们的,所以它们都在美国上市,最后让美国民众分享了公司成长带来的丰厚收益,大陆股民只能隔洋垂涎。

这些不合理的限制早被人诟病,但一直没有被取消。表面看是监管部门“爱民如子”——“为股民”精挑细选上市公司、“为股民”暂停新股发行——实际上是“舍不得放权”。在这种畸型的制度安排下,上市涉及的利益太大,牵涉方方面面,必然带来巨大的寻租空间。据媒体报道,对企业上市有决定权的“发审委员”,是拟上市企业争相讨好的对象,为此还滋生了一批“财经公关公司”,专门收集发审委员的信息,以便对其“公关”。

令人稍加宽慰的是,在当前深化改革的风向下,股市改革也被提上日程,似乎与国际接轨指日可待。然而遗憾的是,种种迹象表明“放权”之难超乎想象。可以预见的是,在中国股市改革如此缓慢的情况下,阿里巴巴不会是最后一个让中国股民失之交臂的优秀企业。大概是担心中国股民会有意见,阿里巴巴在拟上市的声明中还特意解释“未来如果条件成熟将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但这里的“条件成熟”,恐怕不应该是阿里巴巴迎合国内监管,而是相反。所有的监管理由都抵不过一句话:为什么人家去别的地方就可以成功上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