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干达拉卡伊地区一个叫布伊诺的村庄里,有一个叫乔伊斯的乡村女教师。这里极其贫穷,因此政府支付给国家公职人员的薪酬也普遍较低,乡镇基层的则更低。从2005年至今,乔伊斯每个月的工资都是25马克,折合人民币111元。
除了贫穷外,拉卡伊还是乌干达艾滋病最流行的地区。艾滋孤儿、及艾滋寡妇和病人在这里随处可见,乔伊斯所在的布伊诺村更是如此。
乔伊斯是这里唯一的老师。她所在的学校只有三间土坯教室,外加两张破旧不堪的椅子。对于每天都要站着上课,孩子们一点也不感觉到奇怪和难受,因为在他们的家里同样也没有椅子和板凳,可怕的艾滋病已经把他们的家园毁得只剩下空徒四壁了。能够接受到教育,他们已经觉得非常幸运。
学校刚开学时,村子里没有一个适龄儿童来报名。乔伊斯一问才知道,不是孩子们不想学,而是根本没钱交学费。乔伊斯只得自作主张地把学校改办成“免费义务”教育,并把自己微薄的工资给孩子们购买书本和文具。乔伊斯坚信教育是脱贫的根本办法,因为,只有知识才能让孩子们的内心真正强大起来。
刚开始时,即便倒贴了所有的工资,乔伊斯依然不能为前来上课的孩子们提供足够的免费食物。上课时,如果孩子们实在太饿,乔伊斯就只能带着他们到室外做体育运动,借此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每当此时,乔伊斯的内心满是愧疚和自责。
每天下午放学后,乔伊斯还要到布伊诺附近的几个村庄里看望那些艾滋寡妇和艾滋病人,鼓励他们与艾滋病作斗争。在这些孤儿寡母中,有一位70多岁的失明老妈妈,正夜以继日地照顾着自己的艾滋女儿。还有一位带着5个小孩,住在漏风的茅草屋里孤苦无依的中年母亲……乔伊斯给老妈妈带去一包糖和面粉,并答应给中年母亲找一份糊口的工作。诸如此类事件,乔伊斯每天都要面对和处理。
料理完了这一切后,她才能照顾到自己的家。乔伊斯的丈夫于5年前死于艾滋病,他们没有孩子。但乔伊斯家里有6个艾滋孤儿,他们都是乔伊斯领养回来的,她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不在乎为他们付出一切。
村子里许多失去丈夫的妇女对未来悲观失望,乔伊斯便挨家挨户地将她们唤醒,鼓励她们勇敢地站起来,将生活继续下去。她说:“不论如何,我们得把孩子抚养好,他们的前途再也不能毁在我们的悲观和艾滋病这个恶魔手中。”
乔伊斯带领寡妇们把村子里的许多一小块一小块可耕种的土地重新利用起来,种上不同季节的蔬菜和香蕉,然后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以换取生活费。
隆冬季节,土地无法耕种,乔伊斯又将寡妇们集中到一起,教她们用树皮编织地毯,换取一点面包钱,并且帮她们从城市的工厂里,联系到一些可在家里完成的手工计件活,从而获取到一定的报酬。让失去丈夫的妇女们依靠双手自力更生,勇敢地面向未来,是乔伊斯坚持这样做下去的唯一的信念。
几年过去了,在乔伊斯的努力下,布伊诺村呈现出了多年不曾有的一种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越来越多的适龄孩子走进了课堂,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脸上开始有了甜美的笑容,布伊诺及其周边村落里的艾滋病感染率逐年下降,当地贫穷的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善,人们不再为生存而纠结,所有的一切都朝着更美好的未来发展。
鉴于乔伊斯的不凡成就,2010年12月,乌干达政府打算把她列为典型人物——国家伟大的艾滋母亲,在全国展开重点宣传和推广。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乔伊斯拒绝了这件让自己名扬全国的好事。她说:“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我怕自己陶醉于大肆宣扬中,被光环耀花了眼睛,从而忘记还有好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继续做下去。”
乔伊斯口中的更重要的事指的是,希望帮助整个拉卡伊乃至全乌干达早日从困顿中站立起来。
乔伊斯,这个平民女教师正为此而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