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您听说过一个城市的居民从来不买雨衣、雨伞的吗?听说过一个城市有的住家居然没有房顶的吗?今天笔者要带大家看的就是这么一个城市,因为常年无雨以致全城的老百姓都没有雨具,楼房建在海边的斜坡上也不担心滑坡的城市,它就是世界的无雨之都,它就在南美洲,它就在秘鲁,它就是秘鲁的首都——利马。利马,坐落在太平洋之畔的里马克河南、北两岸,东接安第斯山脉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山,西连太平洋的港口城市卡亚俄,终年阳光灿烂,海风阵阵,市区建筑与绿树繁花相辉映,被人们称为南美洲风景秀丽的“花园城市”。
走进无雨之城——利马
利马这个城市是一个很干燥的城市,绿化较少,听当地朋友介绍,原来是地理上的原因。利马属热带沙漠气候,是世界上有名的“无雨城”,街道没有排水沟渠下水道,房屋也没有雨檐,商店也没有雨具出售。当然,也并非是一点雨都没有,只不过年降雨量仅仅10~15毫米而已,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少的地方。但它一年之中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来到利马,我发现街道上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当地房子都喜欢漆上明快的颜色。即使是山上的贫民区,也粉刷得有声有色。原以为山上是有钱人居住的地方,听朋友介绍才知道这里集中了利马城三分之一的贫民,贫民区的生活条件极差,每天只有两小时供水。天然资源丰富的秘鲁贫富悬殊,百分之五十四的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下,其中百分之二十属于赤贫,每天收入少于两美金。至今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依然没有供电,当然贫穷的人大部分是秘鲁土著。
利马被称为无雨之城,究其原因,她处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秉性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这里风向基本与海岸平行,不易使水汽产生抬升,加上强大的秘鲁寒流使得沿海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稳定的逆温层,水汽只能成雾,而难以向上输送凝云致雨。
走进利马,我们首先选择去了“新城”,利马的富人区新城位于海滨,完全是另外一副景象:街道宽阔、树木葱郁、建筑精美,集中了高档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和私人别墅。当地人喜欢冲浪,还有沿海滑翔,从滑翔伞俯瞰利马市区和利马海港应该是件美妙的事情。但也不得不感叹,这个国家的贫富差距是如此之大。
滨海的望花区是利马时尚现代的地区,顺着海边有一段陡峭的悬崖,这里竟然有座“爱情公园”,创意是来自诗人安东尼奥。他曾说过,在南美洲,甚至世界的其他城市,人们为烈士或英雄修建纪念碑,但没有城市为恋人们竖立纪念碑,利马市政府便在此修建了这个爱情主题的滨海公园。模仿巴塞罗那高迪的奎尔公园的马赛克长椅,上面刻着西班牙语的甜蜜诗句,恋人们可以面朝大海诉说衷肠,海誓山盟。
爱情公园坐落在浩瀚的太平洋边上,面积不大,因为在这里曾经举办过接吻大赛,所以中间就是以接吻冠军为原型塑造的巨型雕塑。漫步在爱情公园,用陶瓷片精心砌成的图案被镶嵌在靠海边的围墙上,我沿着园中波浪形的小径向海的方向走去,浩瀚的太平洋在我的脚下,一望无际,深深地呼吸一口带有腥味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海风轻轻地吹,蔚蓝的海水变成雪白的浪花,一遍一遍地亲吻着海岸,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漫步世界文化遗产——利马老城
利马有新老城区之分,靠近机场的西北侧就是老城区。来到秘鲁,利马老城是不能不看的历史景区。我跟随朋友从老城区进入,穿过房屋低矮的住宅区来到老城中心的武器广场,又称阿尔马斯广场。这里有宽阔的草坪、花园和高大的棕榈树,四周布满浅黄色和淡灰色的巴洛克、哥特式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朋友说,当年常在广场上举办武器展览,即得名武器广场。以此广场为中心,辐射出纵横20多条道路,通向城区各个角落。只见各条道路都用大石板铺砌,显得古香古色。广场中央有个水花飞舞的喷泉,水池周边有8个见证秘鲁历史进程的滴水兽雕塑,正中竖立着一根碟形桅杆,顶端有个号手雕塑。16-17世纪,此广场原为斗牛场和执行死刑罪犯之地,中央设有焚尸炉,1651年改建为青铜喷泉。1821年,圣马丁将军在此宣布秘鲁独立,现在这里仍是秘鲁重大节庆活动举办地。载着游客的古典马车不时掠过視线,不少警察在广场巡逻。
漫步利马老城,依然感受到这里是殖民时期政治、军事与宗教“三位一体”的权力中心,武器广场及周围的建筑群诉说着被殖民的历史,保存完好的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和作为前西班牙总督府的总统府,都是见证殖民历史的重要建筑。总统府坐落在广场北侧,它初建于1535年,原为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式建筑,因大火损坏,于1937年重建,现呈新巴洛克风格。它原是西班牙殖民者的总督府,现为秘鲁总统官邸与办公地。总统府朝向广场一面的两端各有一个阳台,每有重要节庆活动,总统会出现在西侧阳台上并向公众发表讲话。总统府里有内阁部长宣誓的黄金大厅、有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签订和平条约的和平大厅,有摆着中国瓷花瓶、具东方韵味的椭圆大厅,还有摆满西班牙复兴时期物件的塞维利亚大厅和纪念1780年印加起义军首领的图帕克·阿马鲁大厅。因不对外开放未能入内参观。
每天中午在总统府门前会有一个换岗表演。我实在很难想象秘鲁总统府前的换岗仪式真的变成了一个表演,在这个表演中你绝难体会出诸如雄壮,诸如气撼山河,诸如铁血等等形容军容鼎盛的词语,我只看到队伍温柔的行进,七八十人的仪仗队伍就好像团体舞一般完成了各种队列变幻,仪式中充满着各种标志性的动作定格,各种统一口号的呼喊,以中国军人的标准而言,秘鲁军人的动作绝难说是整齐,训练绝难说是精良,就连个头也是参差不齐,就这样的情形而言我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太平洋战争中秘鲁加上玻利维亚俩国家也搞不赢智利一个国家。当然后来读史方才知道,秘鲁直到18世纪都没有职业军队,这也就很容易明白秘鲁人这游戏一般的军事态度。
利马大教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堂,从1535年开始修建,1625年初次建成,之后经过多次的修复和重建,但依然保持的是殖民地的建筑结构和外观,是利马的标志之一。利马大教堂目前已经辟为宗教博物馆,博物馆内收藏着古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殖民统冶者当年搜刮聚敛的许多珍宝。
广场西南侧是著名的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它建于1761-1776年间,有豪华的内饰、华美的红砖回廊与精致的天井花园,内有南美一流的宗教图书馆,藏有皮草书2。5万册、羊皮书6000册,成为秘鲁最重要的宗教文化研究场所。修道院的地下墓穴,藏有7万具尸骨,被称为世界上最恐怖的“人骨教堂”。朋友说,由于西班牙宗教殖民的影响,秘鲁人深信教堂才是通往天国的通道,都祈求死后葬在此教堂下面,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是1810年前秘鲁人死后埋葬的圣地,但地盘有限,后人决定这里只存颅骨与大腿骨,身体其余部分均移出修道院。
广场西侧的黄色建筑是重建于1944年的市政厅,呈新古典主义风格,但两个巨大木制黑色阳台和气派的拱廊仍保留着西班牙风格;建筑顶部飘着三面旗帜,中间是秘鲁国旗,左右两侧分别是黄色的利马市旗和古印加帝国的国旗。广场南侧有多座商厦,早在殖民地时期,这里就是利马的商业中心。
从武器广场步行15分钟即到达圣马丁广场,这是利马最具代表性的广场之一,在2。46万平方米的方形广场上矗立着何塞·德·圣马丁将军的骑马铜像。圣马丁(1778-1850)在南美独立战争中建有卓绝功勋,被称为秘鲁、智利、阿根廷三个共和国的“国父”。广场周围有精致的圣马丁宫殿和以另一位南美解放运动英雄玻利瓦尔名字命名的玻利瓦尔酒店,均呈新古典风格。长600米的步行街连接着武器广场和圣马丁广场,街道两旁有林林总总的商店、餐馆和古老的拉默德教堂,老城区还有秀美的阿拉梅达公园和多条繁华的商业街。1988年4月,利马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在利马的那个周末正是一个民间音乐节,化妆的年轻人在圣马丁广场聚集,表演,引来游客和当地民众围观。利马的风姿深深的感动了我,让人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