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视野 >

德国企业胜在人本

员工可靠、技术专精的德国企业在经济危机时依旧保持“人本”战略,保住了其竞争力的根基。

德国的许多中小企业扎根农村,享有地方社会的忠诚,员工可靠,技术专精。

比如一家铅笔厂,1761年创立,到了iPad的时代依然有着竞争力。其总裁骄傲地说:“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用担心季度赢利报告,反而能够精心设计长远的战略。我的曾祖父是位出色的企业家,他不仅教育工人,还给工人造房子,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工人加入。如果你有了更好的工人,你的企业就自然而然地有了竞争力。”

牺牲资本保人本

这种不稀罕上市融资,而珍惜自己员工的企业文化,体现了把“人本”置于资本之上的经营原则。对德国中小市场领袖企业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在评价自身的“内在力量”时,79。5%将之归于职工的忠诚,72。9%为职工的技能素质,72。7%为职工的动机,58。4%为灵活性,55。3%为工作环境。

这些企业所注重的要素,全是和职工相关的,都把人作为自己的本钱。在这里,你找不到“资本优势”的影子。

这次全球经济大衰退,使依赖出口的德国受到严重打击。GDP实际缩水达6。7%,劳动生产率下跌7%,前途茫茫,许多经济学家称,只有大规模解雇员工,企业才能恢复竞争力。但是,德国的失业率,从大衰退开始时的9%左右,降低到了6。6%,到2012年8月时,已降到5。4%。这不仅是两德统一以来最低的失业率,几乎也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

德国公司之所以危机时不解雇员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公司把员工当作自己的“技术资产”、吃饭的本钱。这好比一个木匠,不能因为几天没活儿干就把工具都卖了。旧时的工匠,哪怕饿肚子,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保住自己的工具。

捡人才的大便宜

经济危机如果持续非常长的时间,把人都保下来,难道不会坐吃山空吗?对此,德国近年来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已经提前作好了准备。

首先,德国公司鼓励职工建立“工时储蓄”。在大衰退前,德国公司生意很好,人手不够,需要加班。但公司往往不支付加班费,而是让工人把加班的时间都存进“工时银行”中。当订单锐减、没有活干时,工人可以凭过去的“工时储蓄”拿工资。

同时,工人选举的“工作委员会”和资方谈判达成协议,不解雇员工,而是全面消减所有员工的工时,同时也消减工资。大家同舟共济。

最后,政府也提供相当的福利。如果公司把需要解雇的员工留住,政府会提供适当补贴,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负担。

这些措施全加起来,就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失业的可能性。事实证明,在这场半个世纪不遇的大危机中,德国的制度经受住了考验。德国经济迅速反弹,订单滚滚而至。

历史的经验告诉大家,那些在危机中解雇员工的企业,在经济恢复时往往找不到人手,应付不了订单,坐失良机,市场份额很快被对手抢走。这次危机时,德国企业普遍不裁员,经济恢复时大家马上都要加班加点,即使危机时“工时银行”有了亏空,也马上再度填满了。

不仅如此,德国公司还“乘人之危”,大肆招募邻国的高级技术人员。2012年4月《纽约时报》报道,西班牙的失业率高达24。4%,德国公司找不到足够的人手,思贤若渴,便利用欧盟统一的劳动市场,把西班牙的高级工程师挖来。一个瑞士公司西班牙分部的CEO指出,公司训练一个工程师上岗平均需要六万欧元,丢了这些员工,日后损失惨重。德国公司则轻松捡到便宜,对新来的异国工程师礼遇有加,给他们配备私人翻译,并负责一切生活事务。这些西班牙工程师发现,德国的工资比自己在西班牙时还高出一倍,只是税高一些。德国的工时,即使在这个繁忙时期也短得出奇,假期依然相当多。

有人就有韧劲儿

从两德统一到这次世界经济大衰退,德国企业表现出了惊人的韧劲儿。一项调查表明,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自我评价最高的一项,就是存活能力。有81。4%的企业对其自身的存活能力表示非常满意。对于自身产能利用率表示非常满意的则有53。6%,位居第二,这一项其实和存活能力密切相关。另有大致相同比例(53。5%)的企业对员工满意度感到非常满意,53。1%的企业对自身的竞争地位表示非常满意,对消减成本非常满意的比例最低,仅为22。5%。

这大致反映了德国优秀中小企业的现实:消减成本在德国的制度环境中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对员工的福利保障和培训的投入太高,薪酬太高,工时太短,成本很难消减。德国企业也从不将此作为自己的比较优势,习惯于“负重”竞争。相比之下,员工满意度似乎更为重要。这又一次体现了“人本”原则。

在过去一百多年间,德国输掉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纳粹和东西德的分裂,国家不止一次地被粉碎。但是,许多中小企业却可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显然,这里的根基不是规模,不是资本,而是人。

德国经济曾经而且将来还会大起大落,但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德国人的精神、形象,则似乎是永恒的。这并非仅仅一个“国民性”就能解释。“协调式市场经济”,为德国式的工作伦理提供了一个牢固的制度框架:不管你的能力大小,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这个制度就能使你人尽其才。

这就是“人本”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