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战败的不同思维方式,孰是孰非,耐人思考。
中日两国之间的恩恩怨怨,延续百年,从明朝抗倭到钓鱼岛争端,几百年间,相互舞刀弄枪,几乎没停过。其中,在近代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应该算是甲午战争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黄海一战,北洋水师几近覆亡。关于甲午战争中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文史各界早已有过不少论述,此处不再赘言。
历史总在不断地重复。甲午战败,中国人备感屈辱。在甲午战争发生的40年前,反观日本,也被美国揍得满地找牙。对比这两场战争,你会发现更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我们来看看日本人是怎么挨揍的。1853年,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美国以坚船利炮,威逼日本打开国门,并逼迫日本在神奈川县签订《日美亲善条约》,也被称为《日美神奈川条约》。日本在条约中答应割地、赔款、开设通商口岸。美国船舶可在日本港口补充所需物资。美国在开放港口驻派领事,并享有最惠国待遇。不久,英国、俄国、荷兰等国也照葫芦画瓢,跟日本签订类似条约。因为当时攻打日本的美国战船多为黑色,所以日本人也称此事为“黑船事件”。
这整个军事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过程,是不是看起来有点眼熟?没错,几乎和中日甲午战争一模一样。只是中国处在当年日本的位置,而日本扮演美国曾经的角色。就连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框架内容,差不多都是日本现学现卖,跟美国人学的。
事情还没完,精彩在后面。
当年带领美军踢开日本国门的,是美国海军准将佩里。令人意外的是,日本非但没有视佩里为仇敌,反而把他看成是促进日本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恩人,认为是他让日本摆脱闭关锁国的现状,较早地看清世界格局。
如今,在日本神奈川县当年佩里率军登岸的地方,建有一座公园,叫做“佩里公园”。公园里有一座纪念碑,上有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题字:“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
在佩里公园,每年都有民间组织的纪念活动,称为“黑船祭”,在纪念表演活动中,当年的入侵者佩里,竟是以英雄的姿态出现的。
这种战后的思维方式,或许比战争本身更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