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途谈判里的餐桌交锋。
英国剑桥大学公开了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多份私人秘密档案,披露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为决定香港地区前途的谈判揭开序幕。英方坚持当年与清政府签订的割让协议有效,除新界之外,中国无权收回香港岛及九龙半岛,认为没有英国人管治,香港地区将难保繁荣。邓小平则坚持不平等条约全部无效,中国将不惜一切代价收回香港地区。会谈气氛闹得很僵。
除了这些严肃话题,文件又披露了一些与饮食有关的趣闻轶事。话说撒切尔夫人计划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答谢晚宴,她精打细算,在4款人均为50元、75元、100元、140元人民币的菜单中,打算选用最便宜的50元的菜单。时任英国驻华大使的柯利达得悉后,认为这份平价菜单实在太过寒酸,有失体面,强烈建议选75元那份,并建议准备银器餐具。难得铁娘子最后软化,接受了建议。
可惜的是,虽然英方如此苦心安排,但恰好碰上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访华,中方领导人都去了朝鲜那一边的晚宴,最终只有一位中方领导人来出席。这究竟是因为金日成来访,还是因会谈不欢,中方要给英方脸色看,外人便不得而知了。
机缘巧合,我手上有一本从中大图书馆借回来的由逯耀东教授撰写的探讨陆、港、台三地饮食文化的文集《出门访古早》。逯耀东上世纪80年代曾于中大历史系任教,对那个年代的时事自然比我们这些晚辈清楚,书中恰巧有一篇文章谈及这份人均75元人民币的菜单,当中又有什么菜色呢?答案如下:
冷盘、熏马哈鱼、三丝鱼翅汤、富贵鱼唇、彩贝藏珠壳鲍鱼、烤羊肉串、奶油龙须菜、鸽脯海参、草菇丝瓜、燕窝京凤凰、煨水果、点心、冰淇淋。
从中可见,不但有鱼翅和海参,还有燕窝和鲍鱼,难怪柯利达认为可以过关。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每一个姿态,每一个细节,往往都被视为饶有深意,就算吃什么菜色,吃得好还是不好,也会惹来无限联想。
据逯耀东记述,谈判期间,双方还因晚宴菜色而闹出一场政治小风波。
那是1983年9月的第6次会谈,气氛仍然不佳,会前没有谈天气来活跃气氛,会后中方也没在门口送客。到了晚上,中方做东在北京饭店宴客,吃得也不好,菜单如下:
冷盘、黄茸豆曲汤、三丝鱼肚、干烹大虾、香酥鸡腿、海米烧白菜、脆皮瓦块鱼、黄焖鸭块、冰糖雪耳、点心两味。
正如逯耀东所说,这是一桌十分普通的菜。
消息传回香港,大家都意会到中英双方在谈判上触礁,人心惶惶。后来更爆发了“九月风暴”,金融市场大震动,港元兑美金汇率暴跌,由1美元兑62港元跌至98港元,股市跌了一千多点,超市里的白米和厕纸被抢购一空。
北京方面见状,才了解到香港地区是如何人心虚怯,问题是如何严重,立即出手补救。其中之一,就是在11月第7次会谈时,选了北京最著名的粤菜馆大三元宴客。这次宴会与上次截然不同,十分丰盛,厨师是从广州泮溪酒家和北园酒家专程飞过来的特级厨师,菜单如下:
脆皮乳猪全体、鲜菇扒带子,玉兰花鸡球、鸡丝烩三蛇、茄汁煎牛排、名牌太爷鸡、红烧鲜水鱼、上汤焗禾花雀、翡翠鳜鱼球、点心两道。
这是一席标准的粤式筵席,先有乳猪全体,接着是两热荤——鲜菇扒带子和玉兰花鸡球,再有原只鸡,以及以原条鱼起肉的翡翠鳜鱼球,不像上次,以鸡腿和鱼块上桌。不错,这席菜没有鱼翅,但代之以太史蛇羹,那正是主人家心思所在。那时正是秋冬之际,席上加了蛇羹、禾花雀、水鱼三味野味来进补,富有时令特色。
难怪,宴会结束,港督尤德爵士向中方首席代表握手道谢时说:“终于吃了一席很好的广东菜。”
作为一个英国人,尤德是不是真的欣赏蛇、禾花雀和水鱼这类让洋人闻之色变的野味,我不知道。但作为一个老练的外交官出身的殖民地总督,想必他已经察觉到中方想通过一席豪华粤式筵席所传递出的政治信息,又怎能不投桃报李,美言几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