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视野 >

最严重的隐私

最严重的隐私,连自己都不敢窥看

隐私权是人权的一部分,所以在文明社会,公民的隐私权得到尊重。通常,隐私的内容,对于主体本人是开放的,每个人当然知道自己的隐私是什么。但是,其实还有一类更为严重的隐私—严重到连主体本人都不敢窥看!这样的隐私是什么?

这种最严重的隐私,是关于一个人的健康、寿命、死期、死因等。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这些信息通常还无法准确预知,所以人们通常也还没有习惯将它们列为重要隐私。但是在科幻作品中,作家已经开始为我们思考:如果一个人知道了自己这些方面的信息,比如自己的死期和死因,结果会如何呢?

以我的见闻所及,讨论这一问题比较深入的作品,是倪匡的科幻小说《丛林之神》。小说中假想了一台外星文明遗落在南美丛林中的圆柱形仪器,能使人获得预知未来的超能力。原始部落的世袭巫师保有这台仪器,获得了预知未来的能力,在部落中享有无上权威。后来大都市上流社会的人物将仪器偷走,噩梦就开始了。偷走仪器的是一个“富二代”的年轻医生,但当他获得了预知未来的超能力后,就性情大变—因为他知道了自己将会如何死去(死在脑手术的手术台上),他从此行为乖张,度日如年,他的每一天都仿佛只是在等待已经判决的死刑何日实施,最终他死于非命。接着,所有获得仪器所赋予的超能力的人无一善终。当仪器落到卫斯理手中时,他在白素的督促下将它沉入了海底。

然而,这和基因伦理学有什么关系?好像还没有,但是很快就要有了。

借助《丛林之神》的故事,我们可以感觉到,一个人的健康、寿命、死期、死因等信息,其实是极其严重的隐私,它们确实严重到连主体本人都不敢窥看的程度。至于具体用什么手段来得到这种隐私,在这里并不重要。

基因歧视的黑暗前景

15年前有一部不太引人注目的科幻电影《千钧一发》(《Gattaca》,1997),假想了一个反乌托邦色彩的未来世界,那时人类已经能够通过基因检测,预知一个人一生的健康状况,包括在几岁时患哪一种疾病的概率、寿命有多长、死于某种疾病的概率等—其实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小说《丛林之神》中那种严重到连主角自己窥看后都无法忍受的隐私,在这个世界中已经彻底公开。

不仅如此,那时人类还能够通过基因技术,对胎儿的形成实施干预,使生下的孩子健康俊美、聪明长寿。于是地球上的人分成两类:一类是出生前经过干预的“精英人类”,一类是自然生育的“瑕疵人”—因为自然生育的人不可能尽善尽美。“精英人类”理所当然地统治着整个社会,“瑕疵人”则只能从事低等的职业。

影片通过假想的故事提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基因歧视。如果基因检测真的能够将每个人的上述致命隐私一览无余,那么这些还能够成为隐私吗?谁又有权知道这些隐私?如果一个人基因检测的信息表明他未来易患病或短寿,那他将在求学、求职、求偶、晋升、贷款、投保等各种现代社会无法避免的事情上备受歧视!公司为何要录用一个“30岁时患心脏病的概率为70%”的人?银行将拒绝他的贷款申请,保险公司将要求他的保险金额比其他人高许多倍,更别说恋爱结婚了。这个人的一生将暗无天日。

影片中假想的通过基因干预生育优秀人种,自然是基因歧视的一部分,或者可视为基因歧视的发展。影片没有想象这种干预如何实施。如果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服务,那必然只有富人才能享受,这当然会使社会剧烈分化—“精英”们才有条件生育出下一代“精英”,继续进入统治阶层;社会下层的“瑕疵人”享受不起这种服务,就只能继续生育“瑕疵人”,永远留在社会底层。这样的社会将毫无公平可言。

大众媒体是怎样谈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呢

注意,影片《千钧一发》上映的年份是1997年。3年之后,一项被誉为“可以与征服宇宙相媲美”的、被称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的科学成就隆重宣告达成—2000年6月26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在白宫和唐宁街同时宣布:“人类基因组”草稿已经完成。到2006年,人类23条染色体的测序工作全部完成。

十几年间,“人类基因组”已经成为一个进入公众话语的词汇。提到“人类基因组”时,公众通常被告知的是:一部关于人类自身的“天书”被破译了,一部关于人类自身的“自传”被写成了。这是人类探索自身奥秘的里程碑,是继“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人类科学史上的又一个伟大工程。英国记者MattRidley满怀豪情地对公众说:“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感到无比荣幸,因为我们对基因的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正站在一个即将登堂入室的门槛上!”

那么,好吧,我们跨过这个门槛之后,“登堂入室”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科学家和大众媒体众口一词地告诉我们,“人类基因组”图谱可以帮助我们治病,医学将进入一个新天地,我们的健康将有望大大改善,我们的寿命将有望大大延长,有人甚至已经开始谈论长生不老或永生。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健康问题上,成为宣传“人类基因组”的主基调,正如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所说:“人类基因组计划之所以引人注目,首先源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是每一个人、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国家政府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人类对健康的追求,从来都不曾懈怠过。”

但是,一些科学家心里明白但嘴上不说的、一些媒体人士心里不明白所以嘴上也不说的事实是:跨过这个门槛之后,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就是影片《千钧一发》中的世界!沿着现在的道路,不用走很远,当人类真的能够借助“人类基因组”图谱来治病时,基因检测就将使得每个人的健康隐私荡然无存。比如,那时求职、入职、入学的体检中,会不会包括一份基因检测报告?谈婚论嫁时,如果恋人要求提供基因检测报告,我们又将如何应对?

有人已经预言:“我们将会面临一场新的战争,那就是—基因歧视。”十几年前克林顿已经签署过一项行政命令,要求“一切非军事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人员雇佣问题上将遗传信息作为标准”。但是立法的步伐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相比总是非常缓慢的。况且即使有了法律法规,在科学技术面前也往往是软弱无力的,比如国内关于禁止在生育前检测胎儿性别的法规,就是一个例子。

采用基因干预的方法孕育“精英”儿童,或使自己获得长寿的想法,也必然极大地诱惑着富人们。且不说公平问题,即使仅从技术角度来考虑,这也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这会带来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如果只有少数人能获得长寿,围绕获得长寿的权利就会出现残酷的争夺;如果人人都能长寿,则人口爆炸、生活资源和生存空间的争夺等问题,就会变得异常尖锐。

在我们目前还没来得及为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对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一切类似的科学技术成就),一味传播盲目乐观的论调,对我们没有好处。人类在破译“天书”这件事情上一路高歌猛进,很可能未见其利,先受其害。如果“人类基因组”计划最终只是为我们的后代创造了一个《千钧一发》中的世界,那还叫什么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