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

《复式折线统计图》片段赏析

案例 :
    出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了解信息。
    (1)师:从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同桌说说图中表示的信息。如:各部分名称;最多(少);偏多(少);变化情况等等。
    (2)师:假如要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可以怎么办?你觉得比较起来怎样?
    生1: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及每月降水量的增减情况。
    生2:这样虽然可以看出每一个城市的变化情况,但是两个城市之间不容易相互比较。
    师: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加清晰的比较两个城市之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呢?
    生1: 重合。
    生2:把两个统计图画到一起。
    师:怎么才能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到一起呢?是简单的重叠呢?
    生3:不是我们可以先在这个空白的统计图上画出青岛的,再画出昆明的。这样就可以了。
    师:你说的真好,那就请同学们一起动手,制作一张这样的统计图吧。
    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且实物投影展示。
    (3)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上有两条折线,你能分出哪一条代表青岛,哪一条代表昆明吗?如果其它同学第一次看到这个统计图,知道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一眼看到这个统计图就非常清楚的知道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生1:可以给统计图加上标题。
    生2: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折线表示不同的国家。如用红色表示中国,蓝色表示韩国。
    师:那我们还是不知道,每个颜色代表什么意思啊?
    生3:可以在统计图的上面告诉大家红色表示青岛,蓝色表示昆明。
    师:你说的不错,这个呢就叫做图例,是专门用来告诉其他人各种颜色代表的含义。
    (4)师:像上面画好的这种统计图我们叫它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案例分析:
      教者从学生现有的认知起点出发,先向学生完整呈现两张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图,从而通过老师的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比较,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内在需求,这一潜心设计的细节,源自于教者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对教学本质的深刻领悟。然后,让学生在真实的绘制过程中体验这种统计图的具体制作方法,让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问题串的方式,引出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应注意的问题。
    这一知识点的顺利进行,准确的定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走出了数学知识技能的单行道,全面指向学生数学素质的综合发展,并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心理学中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在课始,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比较,引导学生通过更好的,更明了的方式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时,自然引出将两个统计图放在一起,进一步分析如何放的问题,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2页,当前第112
    教学中,教者通过对文本的适度加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掌握统计知识的脚手架。教者通过采用问题情景串的方式,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整个教学过程成了师生双方相互探究、相互学习,达到思维一致的一个过程,从而师生双方相互共享这个过程,学生的个性得到舒展和张扬,创造性灵感得到发挥。

2页,当前第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