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汉代玩自媒体靠“打赏”
早在先秦时,中国的文化消费已初露端倪。在汉代,朝廷往往向民间征召“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贾谊、司马相如、扬雄、蔡邕这些汉代辞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可以靠“打赏”获得酬劳,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王褒的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并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
之后,打赏模式便流行开来。三国时,邯郸淳创作了一篇《投壶赋》,献给魏文帝曹丕,曹丕认为写得好,“赐帛千匹”。《投壶赋》总共才一千多字,几乎一字一匹。
宋朝玩自媒体有“稿费”
宋代时,现代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润笔”一词最早出现在隋代,隋文帝杨坚令内史令李德林立诏书,名臣高颎与一旁的郑译开玩笑说“笔干”。郑译答曰:“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从此,“润笔”成了创作者应得报酬的专用语。
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尤其是韩愈,擅长写墓志、碑文,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金数斤”。
明清玩自媒体“写软文”
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大概是出自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之手的《长门赋》。
汉武帝刘彻的陈皇后被贬入长门宫。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好,便用一百斤黄金,请司马相如为她作辞赋一篇,就是著名的《长门赋》。刘彻看到后,陈皇后重新受宠。
明清时,“写软文”者越发多了起来。晚清大臣端方被朝廷削职后,某朝士献诗“高庙何曾盗玉环,长陵坯土稳如山,汉家若用张廷尉,定把无名法令删”。端方看到后十分高兴,于是“赠百金”。
古代自媒体“创收”五花八门
古代文人创收的花样还有很多。除了传统的打赏、稿费,还可以直接“卖文”“卖版权”等。
唐代时卖文已很活跃,“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就是靠卖诗文发财的。
到明清时,文学消费不只是上层人士的习惯,连普通人都会买文,随之出现了一批“职业卖文者”。明代文人屠隆,就是“卖文为活”的代表人物之一。
明清时出版市场已很繁荣,版权意识形成,小说、话本一类的通俗作品广受读者青睐,书商出现。许多文人干脆做起专业作家,以出售书稿版权为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诗文买卖活跃,收入不薄,明清时靠抄袭、攒稿、盗版获利的人已成一害,就如当下不少无良自媒体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