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子承父业建立了大清朝,效仿明朝不设宰相。这是因为,朱元璋开创了明朝后,因宰相胡惟庸权力过大,引起了朱皇帝的不安,找个理由就杀了胡惟庸,将天下权力牢牢攥在自己的手里,从此不再设宰相一职。清朝入关后承明制,也就相应地没有设宰相这一官职,这项制度一直维持到清朝灭亡,整个清代都没有设过宰相。
人们一直以为,乾隆时期的刘墉是一个宰相,因为刘墉驼背,是个罗锅,再加上著名的清宫戏《宰相刘罗锅》的宣传,随之,“罗锅宰相”之名誉满华夏。其实,根本没有这码事儿。
其实,刘墉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前面说了,整个清廷关里关外都效仿明制,不曾设过宰相一职。当然,即便不是宰相,这刘墉也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四库全书》馆副总裁等要职,职位很高,有些也相当于宰相之职。整个清代虽然没有设立宰相一职,但与宰相的工作类似的那些活儿,绝对少不了人去做。
清朝以内阁大学士代行宰相之职,内阁由三殿三阁组成,位置从高到低排列,三殿分别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三阁分别是体仁阁、文渊阁、东阁。每个殿阁设一个大学士为最高长官。雍正朝时,又设立了军机处,总揽军国大权,内阁大学士从此变成了纯粹的荣誉称号,是真正的摆设。不过刘墉任过职的体仁阁大学士,其实就相当于宰相的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