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书架上的近千册藏书,不禁有些得意:那可是我十几年来坚定不移的“资本积累”啊,可转念一想,这千册图书又读了多少?大概只在三分之一左右,究其原因,自然有奔波匆忙余暇无多的缘故,也隐隐验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古语:一卷在握,惰性却生,满架书山,徒成摆设。
几年前,一文友匆匆而来,送我一本英国哲学家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并附了一张纸条:值得一读,一定要读!
翻开书页,满卷哲学之气,对于读惯了明丽文字的我来说,可谓枯燥之极。若在平时,早已弃在一旁。然而,这位文友是至情至性之人,送我此书,必有深意,总不能辜负了他的一番美意。于是硬着头皮,日夜苦读,通宵达旦地又圈又点又批注,一本500页的书,我竟啃了整整两个月。就在合上最后一页时,一种石破天惊的力量已充盈心中,只觉得认识世界的方式已然“革命性”的改变,从此,这“革命”深入骨髓。
掩卷深思,从前的许多思维便显得有些愚钝了,也想到文友先行耐住那份阅读的寂寞,在艰苦的淘沙中筛出金子,然后无私地赠送于我,这份情意,令人感动不已。
想到此处,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书,非送不能读,非赠不能读也!在受人赠书的同时,自然也会赠给朋友。不过,也有为难的时候。一次,在一个小书店里,居然发现一套品位极高的诗集。欣喜之余,立刻想到要买三套,一套自己留下,其余两套分赠两位朋友。岂料不遂人愿,店中诗集只此一套,而且此书印数极少,其他书店都未曾见到,估计再次碰上的机会微乎其微。买下唯一的一套,好在自己风格还算高尚,当场先“毙”了自己,剩下的两位朋友,却实在是难以割舍,想来想去,最终决定送给那位最有希望成为诗人的朋友。但日后见了另一位,又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很难为情。
和烟酒鱼肉等俗物相比,书确实是世界上最精美最厚重的礼物,请朋友品尝一顿精神大餐,饕餮知识,咀嚼文化,回味智慧,通过厚厚薄薄的书页、浓浓淡淡的装帧、飘飘逸逸的墨香,那份友情,那份慰藉,可唤醒心灵中许多美好的情愫,直达心灵的最深处。如不信,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