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明沦为一种表演给社会和世界观瞻的道德自觉,那么这种自觉无异于童话世界里“皇帝的新装”。这样的表演无非导致两种结果,麻木或者麻醉:要么麻木看客的心灵,要么麻醉文明倡导者的灵魂。
有质感的阅读是这个时代的一方镇静剂。全民浮躁的时代,这方药剂是多么难得又可贵。我向所有服用这方镇静剂的人致敬。我理解的有质感的阅读如同定海神针,大厦桩基,无论多大的波澜和力量也无法撼动其稳固、持久的耐力和精准地扎向大地深处的定力。
文化的孕育和发展就像雨水缓缓渗入大地,然后变成泉水汩汩流出的过程,而不是泉水直接被水管接进冷饮车间,罐装成冷饮品的过程。愚以为,文化就是酿酒,决不是给佳酿贴上耀眼标签的过程。文化可以打造吗?无形的文化赋化为物态的商品就变成了制造。文化是“神”的力量,而不是“身”的标签和外衣。文化孕育的过程就是蚕结茧抽丝的过程,丝绸制品是文化的结果,享用丝绸产品的人,很少能体悟化蛹为蚕,结茧抽丝的苦痛和涅。
孤独和无聊有时候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就是一对孪生兄弟。无聊就像一种传染病,时间长了,极易病变为从身到神逐渐沦丧的致癌物。无聊扼杀的是人的独立精神和进取心。孤独空耗时光,像个神偷,不知不觉间偷走你精神田园里最美的食粮。我有时候渴望孤独,有时又害怕孤独,我自己拥有驱除无聊的药方,可有时候就是不愿意拿出药方服用。“我”是多么矛盾,这一切都是人性的,太人性的。
浮躁、安逸、茫然,不是宿命,这是我们对生命和人生所保持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浮躁是因为没有信仰追求或者理想缺失、急功近利的心态所滋生的一种霉斑。我们之所以浮躁,是因为物欲的攀比、计较、争取,让信仰偏离方向,独立人格失去重心。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没有汽车、手机或者汽车,通讯不发达的时代,我们骑着自行车出行,心态自在安然,心无旁骛,而在汽车便捷和通讯发达的时代,我们普遍焦虑、浮躁,汽车和手机的出现让自行车和我们本身失去自信。可悲的是“自我”在物质面前蜕变。环境改变着时代的普世价值,速度改变着我们信仰的方向。很显然,物质的多寡容易让人的自信变成软面团,加速的追赶和脚步很容易让精神的铜墙铁壁坍塌。内心的安宁秩序被破坏,自然的青砖黛瓦必然被摧毁,结果将导致灵魂的庙宇荒芜。
我越来越发现,宁静内心的井然秩序在这个一切都有可能变成商品的时代,随时面临频乱的危险。相比于洋溢着人间烟火气息的热闹、喧嚣、风光、辉煌,宁静更具有钻石般的品质。钻石恒久远,一晌胜数世。回到“自我”,保持宁静、充沛、丰盈的信仰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