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视野 >

乌干达贫民窟有个“好莱坞”

人们应该很难相信:1000多元就能拍一部电影,但是在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乌干达,一位名叫伊萨克·纳布瓦纳的“疯狂大叔”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便是“五毛钱”的制作水平,只要有创意、肯实践,照样能让挑剔的YouTube网友点赞——11年来,他拍摄了40多部动作片,每部成本不超过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329元),在网络上收获千万点击量。其中一条评论道出人们点赞的原因:“梦想和认真这两件事,永远值得被尊敬。”

乌干达的电影业发展非常晚,2005年才有第一部自己制作的电影。纳布瓦纳就是在那时,在坎帕拉郊区的棚户区瓦卡莱开始了导演生涯。在这之前,他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对电影的认知都是“听”来的。小时候,他的两个哥哥常结伴去看电影,回家后给他模仿情节、描述内容。他最喜欢的电影是《猛龙过江》,光是听哥哥们转述就对李小龙和查克·诺里斯崇拜得五体投地,便立志要拍一部动作片。之后乌干达发生战乱,纳布瓦纳忙着逃命、养家糊口,跟电影彻底断了“缘分”。

30岁后,纳布瓦纳的生活渐渐稳定下来。他将所有积蓄拿去报名参加培训学校,学习摄像和特效,用收集来的零件组装了一台破电脑。他分期付款买了一台摄像机,扛着机器到街头招募演员。

在纳布瓦纳最初的短片作品中,道具紧缺,因此大部分场景都是自己靠电脑特效做的。他每天剪片子到深夜,然后把短片制成DVD,低价卖给附近居民。贫民窟的人被视频中的景象震惊了。乌干达许多青年因此来“投奔”他,有的做演员,有的做场务。

纳布瓦纳在自己的砖房里辟出一块空地,创立了拉蒙电影制作工作室。2010年,纳布瓦纳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动作电影《谁杀死了艾利克斯船长》,这也是乌干达历史上第一部动作片。他将影片上传到YouTube,网友对这种极具乌干达特色的影片兴趣盎然,影片很快突破了百万点击。有位叫“阿兰”的粉丝,是一位电影节编导。他在网上看到电影,立马买了第二天的机票,从纽约飞到坎帕拉。他和纳布瓦纳畅谈一天,最终成为纳布瓦纳的合作制片人、演员。

阿兰回到纽约,他身边那些美国电影界的精英都会问他:你的良心怎么过得去?他们认为,纳布瓦纳的电影是在宣扬非洲的暴力倾向,是可怕的。如果纳布瓦纳真的想做电影,就应该拍乌干达的贫穷,这才是大家想要看到的。

阿兰把这些话转述给纳布瓦纳,纳布瓦纳说:“这些美国人只是想同情非洲。我拍的是喜剧,是要让大家快乐的东西,我绝对不会没有骨气地贩卖贫穷。如果你换个角度看我的电影,每个人都会哭泣。”对于纳布瓦纳而言,那些要求他拍悲剧的人,是没读懂喜剧里的忧伤。

因为电影,瓦卡莱从贫民窟变成了“文艺圣地”,被媒体称为“瓦卡莱坞”。去年,纳布瓦纳获得3万美元众筹资金,他决心用这钱建一个真正的工作室,开办一个培训学校,他说:“谁说‘瓦卡莱坞’不能比肩好莱坞和宝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