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时期,三大利益集团(刘家、窦家和王家)各取所需,各有掣肘,谁也离不开谁,谁也奈何不了谁。这种难得的“不宫斗”之和谐局面,到了公元前141年下半年被彻底打破,原因在于这年初汉景帝归西了。
中国历史的惯例就是这样,改朝换代,新领导上台,即意味着利益行将再分配。矛盾出现的关键在于切蛋糕的人是不是拿得起那把刀。主要矛盾大抵出自上中下三个方向:一是窦太皇太后也想切蛋糕,她与汉武帝政见相左,引发窦家对王家的严重不满;二是陈阿娇未能生育,江山社稷后继无人,朝野出现“废武帝论”,王家内部也有了窝里反的“叛徒”——武安侯田蚡;三是歌女卫子夫的华丽上场,馆陶大长公主母女开始忌恨王太后母子。
但历史的车轮,并未因此而严重脱轨,窦太皇太后没有成为第二个吕后,汉武帝的屁股亦始终稳坐大汉朝第一把交椅,究其原因,恐怕离不开一位女人的合纵连横,她就是王娡,汉武帝生母,当时的王太后。
这是一位情商不一般的女人,可以这么说,有史以来,能够以情商“控人”者,王娡绝对是第一人。
情商不同于智商,前者乃是一种情绪智慧,包含了“自制、热忱、坚持,以及自我驱动、自我鞭策的能力”(美国时代杂志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而后者则是单纯的手腕,跟情绪无涉。
我们且来分析王娡入宫后的一系列作为。
若不能俘获汉景帝的心,想做皇后多半也是枉然。注意识别他人的情绪,捕捉细微信号,正确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正是王娡情商比较高的体现之一。她能不顾阿娇年龄偏大(大刘彻约十岁左右)的客观存在,对刘嫖的联姻诉求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恰恰说明她准确把握住了刘嫖的“需求”,从而打败了栗姬,为儿子赢得了未来。
王娡做了九年皇后,在这段时间里,她通过联姻,培植了一个巨大的外戚关系网:且不说其兄王信为盖侯,单说她的三个女儿,平阳公主先后嫁了平阳侯曹寿(曹时)、汝阴侯夏侯颇,汉武帝亲政后,又嫁给大将军卫青;南宫公主先后嫁了南宫侯张坐和张侯耏申;隆虑公主嫁的是刘嫖的儿子陈蟜。若干年后,王娡甚至做主,将孙女夷安公主嫁给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汉景帝死后,王娡的母亲臧儿为平原君,同母异父的两位弟弟也分别封侯,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从这张关系网里,我们可以发现三点:一,通过联姻,捆绑了部分外朝勋贵,特别是曹氏与夏后氏两家,都是文帝上位的肱股之臣之后,赢得他们的支持,对制衡窦太皇太后有利;二,陈阿娇背后的刘嫖与陈家,其能量也巨大,用利益捆绑刘嫖,效果明显,特别是在矛盾出现之后,王娡依然不忘在孙辈中再次与刘嫖联姻,还尊刘嫖为窦太主;三,与其说王娡是少年汉武帝的坚强后盾,不如说是这张关系网成就了汉武帝。有了这张关系网,王娡周旋于刘彻和太皇太后窦氏这对矛盾主体之间,就有了足够的资本,来化解祖孙间的矛盾。
与她狠心舍弃女儿金俗的举动不同的是,她对汉武帝至始至终都是疼爱有加的,养育是一方面,主要的还是教育。从《史记》和《汉书》的传记来看,汉武帝在性格养成、情商培育方面,受到母亲的深刻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王娡注意以母子情对儿子施加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作用在于,它使汉武帝学会了坚持和调控等情商品质,在执政期间多次走出低潮,百折不挠,重新出发,缔造了“汉武伟业”。
王娡的情商,还有自我鞭策的一面。《汉书》记载的一个例子足以说明,“皇太后微时所为金王孙生女俗,在民间,盖讳之也”。遗憾的是,这个谎言被汉武帝的男宠韩嫣无意中揭穿了。虽然金俗找回来了,皇太后的秘密却大白于天下了。汉武帝倒是非常高兴,凭空得了个大姐,又是给封号,又是送钱送地送奴仆,忙得不亦乐乎。王娡只说了一句话:让皇帝破费啦!然而没过多久,任凭汉武帝如何说情,王娡就是不给儿子的面儿,决然毒死了韩嫣。通过杀韩嫣,完成自我道德鞭策和对儿子的自我道德认知的一种抗挫折警示教育,如同一个组织用信仰控制组员一样,此举通过史家的扩散,也是在警示民众: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是绝对不可以说的,涉及信仰(文化伦理)和道德层面的事儿,我王娡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王娡的情商,可用八个关键词来概括,亲子、下半身、希望、利益、权谋、伦理、律法、德化。情商的价值是无量的,几乎伴随了王娡的一生,不仅改变了自己家族的命运,并深刻影响了儿子,为西汉王朝走向顶峰时刻,发挥了绝无仅有的历史作用。而这种作用,绝非一部宫斗剧或诸多野史所能诠释和恶意中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