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视野 >

清贫有副好骨骼

唐朝后期,宰相陆贽受到裴延龄的诬陷,引得德宗皇帝震怒,要将他治罪。陆贽素来正直,在满朝文武中威望很高,可是因为畏惧裴延龄的狠毒,竟然没有一人敢向皇帝进言。在这死一般的沉寂中,有一个人却愤然站了起来,让人们想不到的是,这个人竟然是阳城。

阳城时任右谏议大夫,是个言官,可是自从皇帝征召他入朝,8年的时间只是喝酒,从未曾发过一言,最初大家还很仰慕他仁义刚正的品格,可看到他整天醉生梦死,也就不再把他当回事,不料想在此危急时刻,他却愤怒了,他说:“我担任谏官,很久没有说话了,现在怎么能够让皇上冤杀无罪的大臣呢?”

阳城约了拾遗王仲舒一起上奏章激烈地指斥裴延龄的罪状,又到延英阁拜见唐德宗,意气激昂地为陆贽等人申辩是非,一连几天都当面向皇帝慷慨陈辞,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得知此事的人都很害怕,而阳城义气弥坚。德宗不仅没有幡然醒悟,反而大怒,召宰相来治阳城的罪,幸亏太子是个明白人,全力营救之下,才免了阳城的罪。德宗余怒未消,公然提出要让裴延龄做宰相,没想到阳城一点教训也不长,在朝堂上再次站了出来公开反对,并且声言说:“如果让裴延龄做宰相,我一定要撕烂诏书,身着白麻在朝廷上痛哭。”德宗皇帝知道他说得出做得到,在他的谏争之下,也开始改变了对裴延龄的看法,最终取消了任其为宰相的成命。

通过这件事,足以让人们对阳城刮目相看,但皇帝并不喜欢这样的人在身边,为了让他能够理性思考到底该为谁说话的问题,一道诏书将他贬为道州刺史。到了地方,照理说阳城应该汲取点教训,好好表现一下自己,可惜他“抗上”的老毛病又犯了,而且犯得还不轻。

道州出产侏儒,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供皇帝大臣们娱乐,自隋至唐,已成为定制。阳城看到他们生离死别的情景,内心里十分难受,就决定不再进贡。皇帝正事想不起来,这事却还记得,派人去要,阳城呈上奏章,写道:“道州这地方的百姓个头都很矮小,实在分不清哪些可以进贡。”坚决顶着不办,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那时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百姓在重租杂徭下无以聊生,州里的赋税不能按时上缴。这可是涉及领导干部政绩问题的大事,阳城宁可考核不合格,也不愿催逼租税。在考评各州刺史政绩时,挥笔给自己签署评语是“抚字心劳,追科政拙,考下下”。他受得了,他的上级可不愿自己的乌纱帽受到影响,不仅多次对他提出严厉批评,还派判官来督促催办。判官到了道州,发现迎接他的只有一些小吏,却找不到阳城的身影,就问当地官员,这个官员回答说:“阳城认为自己有罪,把自己囚禁在牢狱里了,所以没办法来迎接您。”判官非常震惊,直奔监狱,拜见阳城说:“您有什么罪啊?我只是奉命前来给您请安罢了。”判官呆了几天,阳城虔诚地自领认罪,他不敢相逼,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在世风日下的时代里,阳城天不怕地不怕,是因为在他看来,他没有什么可失去。

阳城是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自幼天性好学,然而家境贫寒,没钱买书。不过他还是很有办法,跑到京城的集贤院打工,打水扫地,什么活都干,不是为糊口,而是因为集贤院就是一个图书馆,晚上不干活的时候就可以借机读书。经过6年苦读,他参加了进士考试,一举中的。让人不解的是,进士高中之后,他竟没有去做官,似乎只想证明一下自己,就隐居到中条山,教书为业,过着清贫的生活。

虽然生活很苦,但阳城从来不把钱当回事,当官以后,也从不积攒财富。他曾经吩咐两个弟弟:“我俸禄的收入,可以先估计一个月吃米及薪菜盐的花费,先准备好,剩余的都拿去喝酒,不要有积余。”因为没有积蓄,遇到需要用钱的时候,只得拿家里的被子、衣服之类的去典当,好在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出的价钱还很高。他任道州任刺史时,月俸除留足吃用外,其余全归官府所有,常常把官府规定给自己食用的鱼肉等放在道旁,与民公享。虽然口袋里没钱,阳城出手却总是很阔绰,有朋友称赞他衣服漂亮,他一高兴就把衣服送给了人家。有个叫陈苌的人,知道了阳城的这个特点,打听到阳城哪天领了工资,就跑去称赞金钱的美好,果然每月都有所得。

阳城后来不愿在官场中受气,最终挂冠而去,回到家乡重新当起了教书先生,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来学者迹接于道”。尽管经常食不充饥,衣不裹体,阳城仍讲论不辍,津津乐道,培养出了许多人才。

在正义与邪恶,大是与大非面前,人们并不缺乏正确的观念,所以在权势与金钱面前屈膝低头,无非是因为怕有所失,怕官帽小了、丢了,怕俸禄少了,没了。所以自古都是追求富贵易,守住清贫难。而只有清贫,才让人增长风骨,因为无所有,也就无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