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加和减教案

     第  八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用10以内的加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是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三是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学习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它数学知识打好基础,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为以后的学习切实打好基础。

3、得数在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中采取的是:以学习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合起来”的感性经验建立加法的初步概念;利用学生已有的“去掉一些”的感性经验建立减法的初步概念。教材有计划地安排从“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再到“一图四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4、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各有大量例题,让学生通过学习例题,应用所学的数学方法,主动探索其他算式的计算。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动手实践、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习方法发生较大变化。

单元目标要求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式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单元设计意图

得数在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中采取的是:以学习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合起来”的感性经验建立加法的初步概念;利用学生已有的“去掉一些”的感性经验建立减法的初步概念。教材有计划地安排从“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再到“一图四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各有大量例题,让学生通过学习例题,应用所学的数学方法,主动探索其他算式的计算。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动手实践、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习方法发生较大变化。新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第  八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1、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用10以内的加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是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三是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学习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它数学知识打好基础,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为以后的学习切实打好基础。

3、得数在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中采取的是:以学习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合起来”的感性经验建立加法的初步概念;利用学生已有的“去掉一些”的感性经验建立减法的初步概念。教材有计划地安排从“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再到“一图四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4、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各有大量例题,让学生通过学习例题,应用所学的数学方法,主动探索其他算式的计算。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动手实践、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习方法发生较大变化。 11页,当前第11234567891011

单元目标要求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式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单元设计意图

1.加法和减法意义的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

教学加法和减法,首先要教学运算的意义。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在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才能教学。

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是抽象的概念,形成概念需要很长的过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单元只要求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经过四个阶段的教学,逐步达到这样的要求。

(1)联系生活经验以及分与合的思想,初步认识加、减法。

第40~47页是教学加、减法意义的第一阶段。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分与合的思想,有意义地接受加法和减法,知道加、减法的一些知识。

① 通过例题讲解运算意义。在加法例题的情境图里,3个小朋友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学生立即会想到“合起来一共5个小朋友”。这里的“合”是加法概念的生长点,也是加法意义的核心成分。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3“加”2计算,很自然地引出了加法运算。

减法例题设计了两幅内容连续的画面,呈现原来有5个小朋友浇花,走了2个小朋友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和具体数量关系感知减法的意义。

② 变换情境内化运算意义。从例题里接受的运算意义需要及时巩固,两次“想想做做”的第1题都是看图写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让学生在变化的情境里继续感受运算的意义。每题都是三幅图(三小题),左起第一幅图的算式已经写出,要求学生联系图意体会算式的意思,并填写得数。第二幅图的算式里缺一个加数或缺减数,要求学生依据图意先补充式子,再算得数。第三幅图的算式让学生独立写。可见,学生对运算意义的内化是逐渐提高要求的。

学生能否正确写出算式,理解图意是关键。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帮助他们把图意说清楚。特别是减法的最后一幅图,必须想到荷叶上原来是4只青蛙,这是算式的一个数据,也是写减法算式的难点。

③ 操作学具体验运算意义。两次“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变换认知角度,通过画图形表达算式的意思,反馈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教学时要注意三点: 先让学生说说算式的意思。如2+3是2个和3个合起来,5-3是从5个里去掉3个。再让学生体会左边第1小题的图为什么这样画,并完成另两题。最后组织学生议论,还可以怎样表示算式的意思?画别的图形、摆学具、操作铅笔等实物可以吗?从而对运算意义有较概括的体验。

(2)通过“一图两式”发展对加法和减法的认识。

第48~53页是教学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第二阶段。根据一幅图中“合起来”的数量关系写两道加法算式;根据一幅图里总数的构成,从中去掉一部分,剩下另一部分的数量关系,写两道减法算式,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因此,从“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不是算式数量的变化,是对运算意义认识的发展。

① 例题让学生体会“一图两式”。第48页例题求一共多少人植树,两个卡通分别在情景图的右上角和右下角观察。一个卡通先看到近处的队伍中有5人,再看到远处还有1人推着车,于是列算式5+1=6。另一个卡通先看到身旁的1人,再看到另外5人,列出算式1+5=6。两个算式虽然不同,但只要把两部分学生人数合起来,都能算出参加植树的人数。 11页,当前第2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