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热读 >

甲午惨败谁之过

一盘散沙的清政府,战败是无法改写的命运。

1895年2月14日下午3点半,在冬日的落寞残阳里,主力舰艇已经损失殆尽的北洋水师派出谈判代表程璧光、牛旭昞,登上耀武扬威于威海卫军港之外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正式签署《威海降约》,宣布北洋水师正式投降,并将残余舰艇交给日本海军

曾经称雄一时的北洋水师就此彻底灭亡。两个月后,彻底失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甲午战争,败了,但这究竟是谁的失败?

李鸿章的战争?

签字将北洋水师最后残存的11艘军舰送给日本海军的,其中一人是牛旭昞,当时他是威海营务提调处道员,他在此前给日本谈判代表中的信中写下了这样一段哀求之语:“粤东三舰(如今)只残‘广丙’一舰而已,广东军舰不关今日之事,若沉坏其全舰,何面目见广东总督?愿贵官垂大恩……归还,则感贵德无量。”牛旭昞说的,就是在北洋水师序列中参加甲午战争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艘巡洋舰,这三艘巡洋舰是北洋水师从广东水师那里借来的,如今仗打败了,三艘广东巡洋舰战沉了两艘,只剩下广丙一艘,如果日本再把这条巡洋舰给俘虏走,北洋众将无颜面对广东水师。在牛旭昞眼里,甲午之战不是中日战争,是日本与北洋水师的战争,因此与广东水师无关。

清政府当时有四支水师: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这其中福建水师在1884年中法海战中元气大伤,无力援助北洋,南洋水师虽不如北洋水师实力强大,但也颇具规模,不过并未增援。

至于这三艘广东巡洋舰,乃是广东水师的绝对主力,它们之所以能歪打正着增援北洋,只是因为参加1893年南北洋海军联合演习之后,还没来得及回去,就阴差阳错赶上了甲午海战。其实也不算阴差阳错,如果不是因为广东水师顶头上司、两广总督李瀚章,是北洋水师顶头上司、直隶总督李鸿章的长兄,广东水师根本不会派这三艘主力巡洋舰参加南北洋联合演习,更不会把它们借给北洋水师打甲午战争。从历史上看,清政府规定的南北洋联合演习始于1879年,在那以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广东水师从来都是拒绝前往演习的,直到李瀚章担任两广总督才改变态度。

牛旭昞看来公正合理的索舰理由,不过是此时清朝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广东水师帮你李鸿章一把,只是因为你大哥在;南洋水师归两江总督管,福建水师归闽浙总督管,不跟你李鸿章沾亲带故,谁又会为你李鸿章去死?

按照当时清政府的规定,各地水师的经费由各地负责,你李鸿章为建你家北洋水师,依仗自己在中枢之位,经常截留其他各省的税款收入,把清朝对海防的投资大部分用来发展你自己的淮系北洋水师。不仅如此,福建水师订造了一艘平远号巡洋舰,你李鸿章发现平远性能不错立即把它巧取豪夺到北洋旗下……地方督抚们十几年来被你李鸿章占便宜占到没完没了,现在谁肯来帮北洋水师?

封建国家体制下,封疆大吏的各自为政,中央政府的松散无力,在甲午战争的硝烟中暴露无遗。正如梁启超所述:“甲午战争,“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只不过,这一人之战免不了要整个中国来埋单。

清流党的战争?

清朝末年,朝堂之上的清流党是一大景观。所谓清流,就是指那些封建士大夫中很有名望的、不愿与政治污浊同流合污的知识分子。他们擅长批评腐败,抨击体制弊病,谁当权跟谁过不去。

清末清流有前清流和后清流之分。前清流李鸿藻、张佩纶等人曾名噪一时,知识分子们一度视他们为清朝中兴希望,结果1884年中法战争中,清流党坚决主战,猛烈抨击主和的李鸿章,清流代表人物张之洞、张佩纶被派往前线指挥作战,结果他们虽然文笔功夫了得,却并非打仗的材料,张佩纶一错再错,导致福建水师马江喋血,全军覆灭。

此后又崛起后清流,以翁同龢等人为代表,他们非常警惕李鸿章淮军的一家独大,经常抨击并加以掣肘。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奇景:甲午战争爆发前,吵着要增加军费的是李鸿章,嚷着要砍掉军费的是翁同龢;甲午战争打响后,吵着要跟日本人和谈的是李鸿章,嚷着要跟日本人决一死战的是翁同龢。

翁同龢当时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也是军机大臣,甲午战前他就主张“速筹战事”,准备开打。甲午战争于1894年7月爆发,8月时清流党就开始集体弹劾李鸿章。礼部侍郎志锐上书说,现在李鸿章精力衰退,精神恍惚,天天需要洋人使用电击之法治疗,“用铜绿充满血管,若不如此则终日颓然若醉”,建议换掉李鸿章。

1894年9月黄海海战之后,清流前后党巨头李鸿藻、翁同龢联手弹劾李鸿章贻误战局。10月,清流又掀起“倒李高潮”,上书称李鸿章“坐视大局糜烂”。清流这次还真说准了,李鸿章苦心经营的淮军一败再败,先失平壤,再丢抚顺,北洋水师又在黄海折戟。在清流的猛烈攻击下,一直在李鸿章淮军排挤下郁郁的湘军再度崛起,李鸿章终于被革职,由湘军宿将刘坤一担任钦差大臣来接替他。

但是,湘军上了前线后也是败,而且也是一败再败,整个辽东半岛都要丢给日本人了。

看来,撤换李鸿章一人还不能扭转战局,清流随即把舆论的炮火对准了整个淮军集团:淮系陆军将领叶志超、卫汝贵、赵怀业、黄仕林等,淮系海军将领丁汝昌、刘步蟾、林泰曾、方伯谦等,淮系幕僚盛宣怀、马建中等,淮系李鸿章的亲属骨干李经方、李经迈等,无一漏网全被上书弹劾。就像御使李念兹所说的那样:“淮将除聂士成外,无一善良。”(甲午战争中聂士成打了几个规模不大的胜仗,清军的胜仗在甲午战争中屈指可数)

尽管清流们据理力争,坚决主战,但是甲午战争还是败了;清流们又主张绝不签署马关条约,户部给事中洪良品上书说,与其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不如把这钱作为杀倭奖金:“以二万万之款重赏天下将士,杀倭一名,赏银一千……以此杀敌,何敌不摧?”但是,马关条约还是签了。

李鸿章败了,清流党也没赢。更重要的是,在甲午战争的清朝政坛纷攘中,清流党逐渐向光绪皇帝靠拢,清流与李鸿章的矛盾逐渐变成光绪皇帝向慈禧太后争权的矛盾,这个矛盾要在甲午战后第3年的戊戌政变中彻底爆发;更致命的是,李鸿章和清流党们都没预料到,甲午战后第16年,清朝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