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有能力而没有情怀,顶多显得无趣,而反过来,则会显得非常愚蠢。
01。
高晓松有一篇文章《我主要教育女儿心安理得地混日子》在朋友圈风传。他之前还说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偶像说什么都是对的,因为他拥有选择权。他有能力选择冲破世俗挂碍向着理想而生,也有能力选择陷入红尘,站在世俗的塔尖享受高空的风景。所以他的女儿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有趣而“无用”的人,也注定一生不需要为房子车子年薪这些无趣的生活成本和成功标签做出任何妥协,可以毫无束缚专注于灵魂,去追逐自己的诗和远方。
而大多数人拥有的选择权是什么?是委身在北上广深逼仄的出租房,每天挤3小时的地铁艰辛地向上游挣扎,还是去大理开个不赚钱的客栈,穷得要命还要在朋友圈假装云淡风轻?
身在沟渠仰望星空是情怀,但情怀解决不了沟渠的现实,只有击穿现实的能量才能够解决困境。
不遗余力地努力,成为改写生命格局的唯一选项。“跟随内心”不是口号,而是最接近人类终极梦想的行为模式,意味着你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这个世界。实现的成本极高,概率极低,只有少数的成功者和天才能够做到。
02
在上世纪90年代,那个高晓松自己定义的“白衣飘飘”的年代,市面上那些好听的民谣几乎都出自他手。在音乐领域,他是不世出的天才。
那时,大陆的唱片总销量有一半和他直接相关。他以一人的才情魄力,推动了整个大陆音乐产业的前行。这么牛,是靠情怀吗?
青春的忧伤,脆弱,矫情,纯真,那些细碎的感受,在十几岁的年纪,大片大片,满地滚落的都是。对于个体记忆而言,也许珍贵,可是,你必须承认这些情怀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能把风花雪月的感受以一种得体、迷人的方式向外输出,被世界感同身受,才是普通人和杰出者的界限。
你笑,全世界陪你笑,你哭,全世界陪你哭。他写自己的青春,一代人把那当作自己的青春。要达成这种意义上的情感共识,只能靠才华。
才华才是稀缺品。背后是超出常人的天赋,是读过很多本书,是刻苦写过几十万字,是在无数个不眠的夜里,弹坏过很多把吉他。
03。
情怀只是一个感性标签,是中性词。情怀是没有门槛的。我的情怀是卖冰棒,你的情怀是世界和平,没有高低贵贱,没有统一标尺。
每个人要实现情怀,都是要付出很多的。罗永浩做锤子手机,T1、T2产品都很差,到T3才有改善。他的情懷撑不住梦想。情怀为他带来了流量,但带不来现金流。
作为罗粉,我看过罗永浩到处找钱那段时间的历程,内心颇感沉重。一个血液里流淌着英雄主义基因的人物,一个那么骄傲可爱的人,在泥泞中辗转、委曲求全,其中的辛酸不足为外人道。
最后救命的是10亿元融资。是情怀界最不齿的资本,没有人性温度的,赤裸的逐利的资本。投资方并不是被罗永浩的情怀打动,他们不懂这些,也不在乎这些。愿意真金白银地下注,赌的是老罗的个人品牌价值。
情怀没有错,错的是高估了感性的价值,而低估了冷酷的江湖。没有硬实力支撑的情怀,吹弹可破,一文不值。
情怀不是无用,而是在弱者身上无用。一个人只有能力而没有情怀,顶多显得无趣,而反过来,则会显得非常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