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亲爱的"这三个字情有独钟,觉得这个字眼非常神圣和感性,是情感沉淀到浓郁得化不开的时候,一种非常强烈的表达。比如亲情,开明一点的父母会称孩子为亲爱的。比如爱情,旧时的情侣,感情酝酿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时候,也会含羞带涩的称对方为亲爱的,三个字吐出口,脸上便会飞上酡红。"亲爱的"这三个字绝对是情感亲密无间的产物,因亲而爱,因爱而密。
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亲爱的"这三个字,在中英文里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东方人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所以一般不会轻易地使用"亲爱的"这三个字,而英文"亲爱的",不过是一种泛指。
在我还积极努力维持"亲爱的"这三个字的神圣的时候,不知是谁率先打破了这种感情上的需要。首先是网络上,"亲爱的"这三个字一夜之间开始泛滥,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不管是在论坛上还是在QQ里,见了面,第一句话必定是亲爱的,亲亲热热,欢欢喜喜,热闹非凡,
第一次有人在QQ里叫我亲爱的,我愣是没有转过弯来,脸红心跳,手心出汗,正在用心良苦的猜测对方是谁时,对方发过来一串字符,竟然是同一个办公室里的小赵,他正在不远的地方冲我傻笑扮鬼脸。
后来知道了,"亲爱的"这三个字不再是私人词汇,不再是亲爱的人之间的专属名词,而是一种代称,不认识的人,忘记了人家的名字,难免会尴尬,叫一声亲爱的,就会把这种尴尬轻松地化解掉。
爱上了"亲爱的"这三个字,觉得那么亲切自然,成了日常用语,一个编辑在QQ里约稿,我叫人家亲爱的,那边发过来一个调皮的笑脸,末了补充了一句,我是男的。我捂着嘴偷乐,男的又怎么样?待遇一律相同。
收到小区物业的收费单,上面写着,亲爱的业主,该缴物业费了。收到购物中心的短信,亲爱的客户,你要的新品已经到货。"亲爱的"这三个字不再尊崇无比,彻底成了民间语汇。
朋友推销一种新品牌的豆浆机,打电话转弯抹角地绕了好大一圈子,又说了豆浆机的种种功能和好处,他正说得兴起,我插了一句:对不起,你是谁啊?那人说,亲爱的,你不记得我了,我是你小学一年级的同学。我记不起旧同学的模样,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个人,但,一声亲爱的,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只是豆浆机买回家没几天就坏掉了,再找此公,没影了。
还有一次,在街上遇到密友的老公,臂弯里挎着一个时尚打扮的女人,我心慌气短地瞄了一眼,仿佛对不起密友的那个人,不像是他的老公,倒像是我。但是密友和她的老公天天把亲爱的挂在嘴上,甚至亲爱的这三个字都不足以表达彼此的亲密,在亲爱的前面加上了极端的形容词,最最亲爱的称呼彼此。那时候,我对"亲爱的"这个三个字岂止是痛恨,这三个字简直误人误己,听到这三个字,以为太平盛世,岂不知盛世之下竟然是虚假和浮华。
当"亲爱的"这三个字泛滥成灾,我们还要不要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