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范文网欢迎您!
首页 >  实用工具 >  文摘 >  生活 >

年轻人的“租赁”生活

一位年轻的上海私企老板,正在憧憬着他的清明之旅。先行至中国的美丽乡村婺源,转而欣赏皖南村落的黑瓦白墙、江城武汉的樱花缤纷,最后回到家乡南京尽孝祭祖。和往年一样,他会租一台吉普,完成这一悠游计划。

因为囊中羞涩的无奈,因为转战各地的漂泊,因为贴近生活的便捷,因为划算的性价比,因为时常更换的新鲜感……他们是中国的“租客”一族。租房、租车、租家具、租电视、租电脑、租相机、租婚纱礼服、租儿童玩具……在环绕着他们的生活空间中,总有那么一样或者几样物件,既属于他们,又不归他们所有。

为生存到为生活

“没钱,就是没钱。”这是天津女孩小艾选择租赁生活的第一原因。五年前,她从北京高校毕业,义无反顾地加入“北漂”群体。第一个住处是与大学同学合租的,每人800元,再加上吃饭、交通等生活费用,每月两千多的工资便所剩无几。

小艾和室友们首先租了一台电视。出租方,一位早几年毕业的男大学生,吭哧吭哧地将电视搬到小艾家里。他没有准备租赁合同,还是小艾一位学法律的室友坚持,打印出一份自拟的合同,签字成交。

电视租金不贵,每月70元钱。但这点小钱,还不足以代表这台旧电视在它主人心中的价值。那位相貌憨厚淳朴的男人,即使是在出差时,也时常给小艾打电话,询问他自己攒钱购买的人生第一件大电器是否运转正常。

“之前我们经常整晚不关电视,可他经常来问,我们觉得他很珍惜这个东西,哎呀,我们也就变得很爱惜了。”一来二去,双方少了些斤斤计较,多了些人情趣味。

青岛人李涛,第一次租的也是电器:一个电钻。家里要挂一个画框,可钉子钉不进墙壁。“有些租赁,是为了需要的那个时刻而准备的”,他曾留意过小区附近一家五金工具店门口的广告,上面写着,“出租电钻”。

一天20块钱,同一把电钻在不同的需求者手中流转。李涛觉得店主这样做挺好,卖和租都能挣钱,还满足了不同人的需求。

房子、车、相机、帐篷、登山包……凡有需求,现在都可以通过租赁方式获得满足,而“哈租族”们更是标榜他们在此过程中享有的独特乐趣。

不化妆的小艾保持着大学生的朴素模样,喜欢双肩包、牛仔裤和平跟鞋。一次,她这样打扮着去了云南出差。合作方来接机,怀疑地看着她:“你是来工作的吗?”言外之意颇有些对小艾的轻视。

当天晚上,小艾一身杏黄套装、挎着单肩皮包再次出现在对方面前。她感觉到了对方态度的变化,这让她觉得满意。而这一套行头,是小艾在计程车司机的推荐下,在一家礼服店里花了300块钱租来的。

去年6月,她第一次听说“哈租族”。“哈租”是英文“hire”(即租赁、雇佣)的音译,“哈租族”是指以租为乐、不求拥有、但求享用的一个新兴消费群体,以年轻人为主。国内目前可供哈租族们享受的实体店铺还不多,他们多是通过网络求租各类生活必需品。在调查中,28岁以下的受访网友占到一半以上,而在所有参与调查的网友中,没有过租赁行为的,还不到1/10。

小艾觉得自己绝对属于“哈租族”。起初还是“没钱才租”,但在多次租赁体验后,她发现自己的生活态度也变得“哈租”起来,“有钱也不买”。

她在北京搬过三次家,行李反而越搬越少。一个编织袋放被褥,一个整理箱放书,两个拉杆箱放衣服和杂物。没有什么大件电器,家具也都是租来的。她自小痛恨沉重的书包,羡慕那些背着大包的环球旅行者,而如今的轻装简行,让她感到了一丝类似的随意自在。

“我们出租一切”

如果时间回到30年前,在孩子们的心里,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或许是街头摆小人书书摊的老头儿。小人书的彩画挂在一条条绳子上招徕顾客。风吹过,图片哗啦啦地如彩旗一般。零花钱不多的孩子们,用一分钱一本的代价,触摸这个他们买不起的“宝库”。

长大了,他们用同样的方式触摸着“稀缺资源”。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李春玲所言,“尽管很可能不是主动选择,但(年轻人)实际上租房的年龄段在延长,租房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普遍生活方式”。

近几年,租车正以迅猛之势席卷全国。早些时候,国内的车辆租赁只以公司、旅游和婚庆用车为主,可选择的家用车型很少。而现在,经济型轿车的租赁价格普遍在每天两百元以下,一些低端车型甚至不到百元,而且持驾照即可租车,手续大大简化。遇上春节,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些大城市的租客们不得不提前两个多月预订。

即便如此,欧洲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调研报告判断,目前中国的租车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预计未来5年,中国租车市场将维持每年25%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4年,租车市场的车队规模将达到40万辆,年营业额达到380亿。

除了车和房,更能体现国人出现以租代购理念的表现是一些生活用品的租赁选择。

比如,租赁教堂。花上500元-1000元不等,没有宗教信仰只为浪漫气氛的新人可以在哈尔滨的一些教堂里举行半小时左右的结婚仪式。当然,他们还可以选择黄浦江上的游轮,或是天空飘浮的热气球。

绿色植物、帐篷睡袋、餐厅打折卡、直升机……人们能租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从租电钻的经历中深受启发的青岛人李涛,成立了自己的租赁服务网站。有人问他,“你们网站租什么?”他的回答是:“除了像一次性纸杯这样不能重复使用的,都可以。”

“租时代”如一夜东风,无论是主观喜好还是无奈之选,它就在身边,正如一个租赁网站的广告词,“包括梦想,我们出租一切”。

租出一个“中产生活”

居住在上海的包林今年28岁,拥有一家不大的广告策划公司,开着一辆老式的赛欧轿车。他晚睡晚起,想去一个地方便会随时出门,是朋友眼中“偶尔会发疯”的人。

2007年,他初次见识到美国租车服务的便捷与先进。朋友开了一辆丰田越野来接他,“车里干净温馨,很有家的感觉”,可仔细一问,车竟是租来的。

因为那些远途自驾,也因为那些外国客户,包林其实需要第二辆车。他首先粗粗算了一笔账:如果买一台中等的、20万左右的商务车,意味着一笔每月5000元、还款期3年的分期付款;购置税、保险得2万多块;车船税、大小保养每年上千元;贴膜装潢、小区停车,不动也花钱……最后,因为地处上海,还得花几万元为车“上户口”。

见识到了租车便利,包林最终决定以租代买。上海地铁里的租车广告:88元起;电脑浏览器上的浮窗也有租车广告:99元起。租一天送一天不说,还搭送优惠券。

包林渐渐成为上海租车店里的常客。他租过20多种车型,见证了租车业的整合与崛起。最近,一家国际租车公司推出奔驰smart每小时38元起的租车业务,他跃跃欲试。

“汽车确实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车)是不是自己的不是很重要。”尽管从收入及职业上看,包林属于“中产阶层”,但他仍不愿为服装、汽车这些生活用品多付“银子”,倒是对自己的一些生活趣味,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掏出钱包,比如他花5000多元买了一对小音箱插在电脑上。

2010年下半年,北京一家已开业一年的知名二手寄卖公司,在婚庆公司的建议下,顺势拓展了奢侈品租赁业务。在还没有日常正式社交习惯的中国,结婚典礼是最需要奢侈品的场合。

“让聪明的你,把世界大牌耍个够”,在公司网站的租赁项目中,11样商品正静待雇主。价格低些的,比如一条寄卖价格为4500元的天然贝壳手工制作项链,日租价为150元。翡翠挂件、爱马仕包、皮草大衣等等,寄卖价格从5000万元-80万元不等,日租价则在一两百元至万元间浮动。

已出租的商品中,租金最高的是一条谢瑞麟巨型宝石项链,寄卖价格78万元,日租价高达28800元。公司透露,这是一位IT行业的CEO为了他的新婚妻子租用的,将在婚礼期间佩戴。

在面向中高端阶层的奢侈品租赁上,珠宝商杨亮和这家奢侈品寄卖公司的观点相当一致:前景广阔,需要开拓。也许,奢侈品租赁的春天会比他们想像的更早到来,因为各种数据及迹象显示,在中国,希望享受奢侈品的一大部分人群是庞大的白领阶层。

国内知名的天涯论坛上,一个名为《带着优雅上路——高级白领的上海租生活日志》的帖子曾引起不少反响。帖子里有租房的实景照片,客厅宽敞、装修简约,茶几上摆放着一束纯白绢花。作者最后总结,“我很享受这样的租生活,就像同事们说的那样:你租的不是房子,是style(格调);你租的不是车子,是elegance(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