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愚蠢的事就是两次摔倒在同一个坑里。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祸从口出”。可见言辞不当与不慎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而这句名言在封建王朝中那些伴君如伴虎的大臣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
贺若弼之父贺敦是一位武将,因为言语不慎冒犯了北周的皇戚宇文护。在他临刑前,他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目的就是让贺若弼记住口舌之祸,希望其子不要重蹈覆辙。目睹了父亲的悲剧以及承受了肌体刺痛的贺若弼在北周朝为官时,言辞果然十分谨慎。但是随着贺若弼身份和地位的抬升,贺若弼的三寸之舌就像是失去了控制的弹簧一样,变得随意妄言,不能停止。
杨坚建立隋朝之后,贺若弼在这个新的王朝中屡立奇功,平陈之后的贺若弼是“贵盛”一时,不但自己权势显赫,他的亲戚也一并升官加爵,成为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势。可以说隋文帝在物质上与地位上是给予了贺若弼极大的享受与荣誉,隋文帝的确做到了与其共富贵。但是作为大臣的贺若弼却是越来越不能清守如故,先是自恃功高,此后又常以宰相自许,然后是妒忌心加剧,与杨素不和,形于言色。隋文帝实在是没有办法来约束他了,于是干脆把他入狱,希望这样的惩处能够平息贺若弼的怨言以及他那颗居功自大的心。入狱不久,文帝又让他恢复了官位和爵位,希望能以恩威并施的方法来限制和尽量满足他无限膨胀的欲望。但贺若弼依旧是我行我素,毫不悔改,依旧是大放怨言,此时的贺若弼早已经将其父亲的遗言和悲剧忘到九霄云外了,剩下的只有那颗居功自傲的心和永不满足的欲望。
文帝死后,炀帝即位。贺若弼忘记了一点:对于文帝来说,他是文帝的老部下、大功臣,所以文帝迁就容忍他,但是对于隋炀帝来说,贺若弼只是其父一朝遗留下来的一个大臣而已,他对炀帝没有任何的功劳可恃。
在炀帝即位后,贺若弼依然故我,不知约束地大放怨言。于是隋炀帝便找了个因贺若弼议论其过奢的借口诛杀了他。此外,还将贺若弼的妻子罚作官家奴婢,他的儿子们也被罚为奴,后来他们全被诛死。贺若弼在目睹了其父的惨状与遭受了肌体之痛后,非但没有能吸取其父的前车之鉴,反而累及家人,使全家都死于非命。他的过失连魏征等人也为之扼腕叹息。
这位名将,不是战死于疆场,而是死于自己的三寸之舌。贺若弼的悲剧完全是因为他那无限膨胀的名利欲望,以及那无法控制的言行,他的悲剧只应该由他自己负责,而他的重蹈覆辙令这场悲剧更为可悲。